新聞中心
作者:武漢金龍集團副董事長——王軍
摘要:經過了非洲豬瘟幾年的洗禮,中國的養豬業發生了結構性的改變,養豬規模變成了農牧集團前進,散養戶后退的格局。高豬價吸引了大量資金涌入,促使了國內的養豬業發展歷程快速向前推進。養豬業從傳統的農業生產變成了科技化,智能化,規?;?,集約化的發展模式,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和學歷水平上升,養豬技術在非洲豬瘟病毒的折磨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養豬產業也面臨著嚴重的內卷和內耗。企業長期處于虧損中,豬周期變的撲朔迷離,養豬業的競爭已經不再是簡單、單一的成本競爭,生豬產業未來發展發生了重大的改變。
關鍵詞:非洲豬瘟 養豬業 內卷 豬周期 破局 變局 新局
經歷了幾年的非洲豬瘟影響,近兩年的養豬業開始恢復理性,盲目擴張得到了遏制,但非瘟的后遺癥目前仍然存在,如今生豬產業面臨著一個新的現象:
一、 疫情后期,產業發展
(一)從盲目擴張,到溫柔增長
根據全國12家上市農牧集團數據披露:2021年出欄生豬8066.2萬頭,到2022年上升到11519萬頭,增長了43.7%;2023年根據他們的目標發展,合計要達到16150萬頭,增幅45%,占全國總量22.8%,除了這12家上市農牧公司,其它養殖企業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幅。從以上數據表明,大家都明知道養豬產業已經飽和,甚至產能嚴重過剩,但都不肯放下前進的步伐,但增長速度明顯低于2021年的倍數或超倍數增長。
(二)從微利時代,到經營定盈虧
非洲豬瘟后期,產業結構發生根本性改變,散養戶逐漸退出或轉行,農牧集團公司進一步擴大規模。根據12家農牧上市公司披露的2022年財報顯示,有6家虧損,6家盈利,虧損最少的3.6億元,最多的115億元。而盈利的6家企業中真正靠養豬賺錢的只有兩家企業,其它的都要靠飼料板塊贏利來彌補養豬板塊的虧損。2022年全年平均豬價都在18元/公斤以上,價格已經是中位數,部分企業還有盈利空間,但多數企業處于虧損狀態,其原因與企業全年經營情況失衡,成本過高有直接關系。
回顧過去兩年的豬價走勢,2021年全年肥豬平均價格24元/公斤,但絕大多數企業經營虧損,有的大型農牧集團虧損巨大,從此一蹶不振。2021年年初的仔豬價格7公斤,市場平均價格1800元/頭,市場還供不應求。隨著豬價一路下滑,到六七月份豬價跌倒12元/kg,導致上半年養肥豬嚴重虧損,150公斤的肥豬出欄價只能賣到當時買斷奶仔豬的金額。另外,二次育肥戶投機失敗,因豬價“高買低賣”而造成更為嚴重的虧損。
2022年年初價格跌至谷底,仔豬有價無市,7公斤100元/頭無人采購,到七八月份肥豬價格漲到28元/公斤,頭均飼養肥豬盈利1000元以上,多數放養公司在第三季度開始盈利,并且盈利超過前兩個季度虧損的總和。
從以上兩年價格走勢來看,非洲豬瘟后期豬價波動更為頻繁,浮動更大,在飼養和銷售策略上需要理性看待暴漲暴跌無序的豬價,在有限空間里合理的把握養豬時機和價格,有盈利的空間情況下順勢出欄。
(四)從增效降費,到開源節流
養豬業進入微利甚至虧損階段,豬場都在討論任何降本增效的問題。其中,降成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滿產,用滿負荷的產能來攤銷每一頭出欄豬的成本。當我們認為成本很低的時候,往往養豬量在快速增加,此時豬價可能會比成本更低,這就造成豬場硬虧損,其結果是養的越多虧的越多。
盲目的降成本可能會導致較多的負面影響和潛在的風險,比如人員流失,疾病風險增加,豬群免疫力下降,生產性能降低等這些隱形損失的發生。因此,豬場正確的經營方式應該從增效降費著手,如更換優質的種源、加強豬群免疫力,提高飼料營養,加強員工專業技能培訓,提升豬群健康狀況,減少或壓縮不必要的開支等措施;在開源節流方面,積極融資,及時止損,儲備資金,充分保障豬場正常運營現金流等措施。
二、行業滲透、內卷形成
(一)行業現狀,內卷嚴重
1、養殖產業的狀況
從2018-2020年全國爆發非洲豬瘟后,產能銳減,豬價飆升。一時間讓全世界都關注到了中國缺豬缺肉,非瘟帶來的紅利導致房地產,互聯網,金融大鱷等資本大量涌入,還有飼料、動保公司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軍養豬業,加上政府的大力扶持,各地豬場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全國還掀起了養豬的擴張高潮,各農牧企業瘋狂圈地、搶人,投資爭先恐后,比速度、比高度、比規模。大量資本的涌入促使生豬產能快速的恢復,最后導致全國產能嚴重過剩,生豬價格斷崖式的下滑,豬企虧損嚴重,養豬業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
2、屠宰產業的狀況
同樣,在非洲豬瘟三年時間里,缺豬缺肉成為了行業的主題詞。屠宰食品加工業在這一過程賺的盆滿缽滿。在兩三年的缺豬時光中,財大氣粗的屠宰場只問有沒有貨不問什么價格。隨著養豬產能的快速恢復,出豬量不斷增大,原來的屠宰行業開始打價格戰,相互拉客低價促銷。在這一大環境大趨勢下,養豬企業出欄量激增,豬價狂瀉不止。在國家提倡產業鏈深度發展前提下,政府號召和行業深度虧損的壓力下,部分農牧集團紛紛開始增資建屠宰場,一上馬就是單體規模年屠宰200萬頭的大型屠宰場,甚至還有年屠宰量500萬頭的超級豪華屠宰場,其業務包含深度加工的預制菜,速凍食品,冷鮮等食品。養豬企業建的屠宰場與原屠宰場搶豬源。這種復雜的不穩定的供應鏈直接掀翻了傳統的屠宰食品加工產業鏈條,養豬業和屠宰食品加工業變的擁擠不堪,屠宰行業內卷嚴重,從傳統屠宰場到新進的食品公司都面臨著虧損的局面。
3、家庭農場的狀況
在非洲豬瘟后期能存活下來的養豬業群體,也有很大一部分家庭農場。在非洲豬瘟期間,能夠守住生物安全底線,在高價來臨時也賺了前十年利潤的總和。然而非洲豬瘟后期,面臨的生存壓力卻不僅僅是做好疾病防控工作,還有豬價低迷造成的長期虧損,現金流短缺等經營問題使家庭農場面臨著借錢難,賒賬難,賺錢更難的三難局面,在低豬價及慢性消耗期,廣大的家庭農場大軍在養豬行業中,苦苦的艱難經營。一旦資金鏈消耗完畢,將很可能再也沒有重來的機會,一次的損失將會使一個家庭農場傾家蕩產。這些因素導致很多家庭農場逐步退出養豬行業。
(二)內卷死結,如何破局
規模化企業、集團公司和放養公司養殖規模迅速擴大。同時,養殖公司也不再只有單純的養豬業務,同時也是食品加工公司,在飼養和屠宰之間可以無縫切換。因此,整個養豬產業形成了內卷嚴重的現狀,內卷到最后,拼的都是綜合實力,即,各資源合理配置,產供銷聯動一體的“經營能力”;產能廣泛布局,融資渠道多樣,融資額度有保障,流動資金充足的“融資能力”;從育種到營養,從畜牧到獸醫,從基建到環控,從生產到數據,都具有完善的、保障養豬過程中各項環節順利進行的“技術能力”;各部門團隊相關協作,企業文化建設,人才培養體系,完善晉升機制,直接提升企業運營效率的“團隊能力”;產業鏈布局完整,銷售系統和客戶開發長期穩定,數據收集判斷,根據生產規劃行情變動,適時調整銷售節奏,樹立良好的口碑和客戶服務的“市場能力”。
三、結構改變,面臨變局
(一)新舊養豬人的改變,大浪淘沙
1、原來的養豬人
綜合素質,普遍不高。養豬行業從業門檻相對低,從業者資質參差不齊,狹隘的格局限制了變革和發展。小富即安、不思進取、驕傲自大的盲目把對知識的尊重、對崗位的敬業、對行業的敬畏踐踏得支離破碎。
故步自封,停滯不前。原來的一群養豬人不是科班出身,沒有系統的理論知識體系,往往通過自身的經歷慢慢摸索,拼湊起片段性的“經驗論”。故步自封的老舊傳統老舊觀念根深蒂固,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更與趨勢相悖。
盲目感性,疏于原則。散養戶或者中小養豬場對于“關系戶”特別偏愛,“感情牌”勝過“品質牌”,“花言巧語”勝過“真言真語”。對于真正關系到養豬的產品質量,生物安全等原則問題拋諸腦后。
享樂主義,貪圖安逸。從一個樸實的農民通過養豬奔了小康,盲目追求物質享樂,貪圖豪車,豪宅。供應商的糖衣炮彈便是讓樸實墮落的催化劑,小富即安的貪婪便是自掘墳墓。
非洲豬瘟疫情后,回看所剩寥寥。正所謂,大浪淘沙,優勝劣汰。優秀的事物越來越好,劣質的事物逐漸被淘汰,適者生存,這是自然法則,順應趨勢,與時俱進。
2、現代養豬人
勤奮好學,善于思考:新的時代來臨,產業的升級,技術的變革。養豬業的模式的改變,來的太快,疾病的風險更大。現代的養豬人要想生存下去,就要不斷的學習新的養豬知識,新的養豬理念,新的管理模式。思考新的發展模式,才能立于不敗之地?,F代養豬人具備了思考,學習,改變的基本素養。
腳踏實地,務實肯干:非洲豬瘟后期對生物安全的要求更高,豬場的自動化智能化設備升級后需要的學習力更強。需要豬場管理者更多的精力放在養豬生產上,現代的養豬人素質更高,能常年累月待在豬場,一心撲在養豬事業,腳踏實地,務實肯干,細節決定成敗。
心存敬畏,謙虛謹慎:現代的養豬人對市場心存敬畏,對養豬業心存敬畏。對新的知識渴望學習,對好的方法期望盡早了解。新時代的養豬人謙虛謹慎。
素質較高,身臨一線:現在的養豬業已然是規模化、集約化、數智化轉型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從業人員大多都是經過系統知識體系培養出來的綜合性人才。從業人員學歷,素養大幅度提高,甚至有很多年輕的碩士、博士等高學歷人才進入養豬業,他們學習能力強,接受豬場現場管理或技術工作。
(二)養豬產業鏈的改變,提檔升級
非洲豬瘟在中國的爆發,各種資本進入促進了中國養豬產業提檔升級,使整個養豬產業鏈發生巨大的改變,單體養殖規模越來越大,裝備制造能力越來越強,設備更先進,養豬智能化系統更便捷,養豬科技的研發更前沿。產業鏈從獸藥生產、飼料加工、屠宰食品深加工、終端銷售、品牌建設等渠道延伸更廣泛,完全到了全產業鏈發展的格局,這必將更快的推進中國養豬業走向國際化的產業鏈公司。
(三)豬周期規律的改變,雜亂無章
從過去的兩年時間來看,21-22年每年都出現了年度高點和成本線以下的最低點。很明顯,一年中有幾個月的高價區超過20元/公斤,也有幾個月的低價區低于14元/公斤。豬價在短時間內經常忽高忽低,整個產業結構發生改變以后,導致生豬供應端暴增暴減。在原來認為的節假日高價期成為了賣豬人的噩夢,市場形成了豬價該漲不漲,該跌不跌,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現象。揪其原因不難發現,原來抓仔豬育肥的散養戶變成了投機的二次育肥專業戶,甚至大型農牧企業、生豬經紀人、屠宰場老板都在看行情趨勢擇機做二次育肥。同時,在低價區間屠宰場也不停的做分割入庫,靠低價屯凍品高價出貨。由此,產生了新時代的養豬貿易商和凍品貿易商,他們低買高賣,對市場形成了不缺豬不缺肉的常態化現象,打破了原來傳統的,有規律的豬周期狀態。
(四)非洲豬瘟威脅改變,老病新發
經過四年與非洲豬瘟的抗衡,中國養豬業已經完全具備防控非洲豬瘟的經驗和能力。然而,在近幾年把非洲豬瘟放在頭號防控工作,卻疏忽了傳統的常規性疾病的控制。2022年全國各地豬場均不同程度受到藍耳、圓環、偽狂和腹瀉等病毒性疾病的影響,有些地方呈爆發趨勢。另外,繼發副豬、鏈球菌、巴氏桿菌、傳胸、支原體等細菌性疾病,無疑給養豬業雪上加霜,這些常規性病毒和細菌性疾病造成的損失不亞于非洲豬瘟的危害。
(五)二次育肥豬的改變,擾亂平衡
在養豬業長期低價虧損的時期,短期二次育肥成為了投機者的主業。散養戶、生豬經紀人、貿易商,甚至養豬公司都想在低價時抄底,他們低價購買出欄標豬,投機飼養經營,養成“牛豬”,這一操作不僅減少了疾病的風險,也減少了養殖的風險,更減少了市場的風險,一旦高價賣出獲利比自繁自養要多得多。這種二次育肥產業的興起,在全國逐步形成龐大的規模。在高價時,賣豬蜂擁而至;低價時買豬瘋狂拿貨,其結果是擾亂市場,影響生豬產業,讓整個豬價處于一個高度浮動的狀態。
(六)生產模式經營改變,投機經營
行業的豬周期已經發生改變,豬周期被打亂,豬價成為一個高頻次活動的數字區間。這種情況對于養豬企業也面臨了巨大的經營風險,不確定性是最大的確定。由此,產生的機會主義導致行業惡性消耗。
如二次育肥瘋狂賭豬價行情;低價屠宰分割高價出貨擾亂了正常競爭的肉品市場;集團公司隨時準備著大量的后備母豬投入生產,如果時機不對就當肥豬賣掉;當行業虧損嚴重,養殖企業根據需求隨時大批量淘汰能繁母豬減少產能。這種投機經營的情況還會持續,也可能會變成一種新常態生產模式。
四、未來發展,新局不新
非洲豬瘟后期,中國的養豬業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新的局面已經產生。但是,新局不新,未來發展還是走老路,需要養豬人修煉內功,要更多的關注政治變化,加強資本鏈接,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以人為本,創造更大的平臺,更新優良的品種增效降本,跟上時代的步伐,學習養豬新的觀念和方法,使企業良性發展。
(一)政治影響,關乎發展
豬糧安天下,生豬養殖事關國計民生,永遠要接受國家的調控和政策的引導,養殖企業必須積極響應。自2018年非洲豬瘟以來,國家六部委相繼出臺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的政策指導文件,從生豬建設項目用地、融資、產能調控措施、期貨、保險、活體抵押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扶持措施,支持生豬發展。特別是在資金扶持方面,更是多方位支持生豬養殖企業,包括種業振興、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的持續遴選和種豬測定獎補、新建豬場的獎補、貸款貼息、產業鏈延伸建設等,為生豬企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融資能力,借助資本
生豬養殖業是重資產行業,企業融資能力尤為重要,流動資金必須保障充足。融資渠道要多樣化,上市公司融資渠道更多,更優。集團公司有更多的固定資產優勢,銀行資源優勢,大集團企業融資更有保障。但是,資本對養豬業的快速發展是毋容置疑的,資本是杠桿,借助資本的力量可以讓農牧企業插上騰飛的翅膀。但資本對養豬業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現在豬場建設投入巨大,動輒上億的投資,不借助資本力量,企業發展舉步維艱。另一方面盲目地依賴資本進行擴張,也給企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經營風險。資本是嗜血逐利的,一旦無法攫取高額利潤,資本就會釜底抽薪,百億大廈瞬間傾倒。因此,如何用好這把雙刃劍,是未來大型農牧企業發展所要慎重考慮的資本投資安全。
(三)智能養豬,未來趨勢
經過非洲豬瘟四年的洗禮,我國養豬業快速向前推進,各項養豬新科技,新技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樓房養殖,智能設備,環控系統,機器人巡檢,智能測定系統等等都將中國的養豬業賦予了新的科技含量,中國的養豬技術在硬件和軟件上已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四)種質先行,效率當先
經歷過非洲豬瘟的洗禮后,豬價行情走勢變化迅速,養殖企業只有先生存,才能謀發展。因此,維持豬場母豬健康和培育優良品種資源是降本增效的重要保障。好的“生產機器”將帶來更高的生產效率,能夠最直接的降低生產成本,及時調整種群結構,如果自繁自養,新美系為首要考慮引種品系,另外藍耳病、偽狂犬疾病雙陰種豬成為各品系引種的基礎。
(五)以人為本,培養人才
豬場的發展離不開人,近幾年,不少豬場走入了誤區,非瘟紅利下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非常緊迫。各大企業競相挖人,一邊痛恨別人挖人,一邊不斷挖別人的人。而非對豬場管理運營和企業未來發展的長期需求,自己不培養人,只靠挖人,那能是自己的人才隊伍嗎?這也說明兩點:依靠“挖墻腳”的人才引進體系,培養不出具有真才實學的員工;依靠外來的和尚,念不好本廟的經,沒有企業文化認同的員工,終究只是企業發展的過客。
培養人才是企業戰略的核心,磨刀不誤砍柴工,這是未來儲備的過程。企業應該以德留人,以人為本,以人的成長為核心;以財留人,需要建立合理的分配機制;以技留人,做好培訓工作,讓員工可以得到持續提升。這三者不是獨立存在的,是要疊加在一起的。
企業如何留人:要以德留人,以財留人,以技留人。通過企業的德,不斷創在更大的平臺給員工更多的發展學習的機會。給員工更好的晉升機制,得到更多的實際收入。工作能力與財富收入相匹配,給員工提供好的學習培訓機制,讓員工在企業能學到知識,學到技能。
五、小結
不是高價就賺錢,不是低價就虧損,豬周期已經沒有規律可循。養豬業的內卷還會持續存在,大家都希望把對方擠死、熬死,自己活下來,可是對方也是這么想的,看誰熬得過誰。
通過近年去產能化可以預見行業發展結構已經發生改變。回顧近一年多以來的豬市震蕩不難發現,盲目賭行情補欄、壓欄的行為最終都失敗了,并且嚴重擾亂了豬市的良性發展。規模化集約化養殖占比正不斷攀升,占據了行業發展的主導地位。
養殖集團不斷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從自主生產飼料到自主建設一體化養殖基地,從生豬屠宰到終端肉食品渠道建設,無不反映出行業正在經歷大的變革和重新洗牌。
考驗養豬人的已經不僅僅是技術,還包括資金、團隊、市場、產業鏈延伸等等。只有順應國家政策,理性看待市場,修煉養豬內功,做好成本控制,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才能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破局而穩健發展。
(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交流,我們尊重原作者和單位的合法權益,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予以刪除,0633-8846777 )
0633-8846777
chinahnsw@126.com